两个跨境电商老板利用系统漏洞“薅羊毛”被判刑!

Connor 欧意官网 2025-09-30 4 0

一次偶然的退款操作,让两位跨境电商老板发现了“商机”。

一次偶然的退款操作,让两位跨境电商老板发现了“商机”。

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员工偶然发现向广告代理商申请退款后,境外社交平台的广告竟然还能继续投放0.5至2小时,这个系统漏洞很快被老板黄某转变为公司“降本增效”的捷径,开启了高频 “薅羊毛”操作。

2025年2月27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黄某因合同诈骗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5万元;武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二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两名被告上诉后法院于2025年7月21日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两个跨境电商老板利用系统漏洞“薅羊毛”被判刑!

01 漏洞利用:精心设计的“免费广告”骗局

黄某经营一家主营手表、服饰等商品境外销售的跨境电商公司,为提升销量,他与境外社交平台广告服务代理商A公司签订协议,通过预充值方式支付广告费。

正常情况下,A公司会根据境外社交平台提供的实际广告账单,定期与平台结算。但黄某团队发现,申请退款后A公司系统会快速处理退款申请,而境外社交平台端的广告却不会同步停止。

这是由于A公司与社交平台间的信息互通存在延迟,退款后平台仍会继续投放广告,产生的费用会向A公司结算,而A公司因已完成退款,无法再向客户追缴这笔费用。

02 规模扩张

发现漏洞后,黄某不再满足于有限的广告账户。他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公司的营业执照信息,以新公司名义向A公司申请广告主账户。

利用一个公司主账户可开7个子账户的规则,黄某控制的广告账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半年间,他操控的广告账户激增至5400余个,黄某指使工作人员通过这些账户机械重复“充值—投放—退款”操作,逃避了本应支付的广告费5000余万元。

展开全文

03 手法扩散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套欺诈手法很快被复制扩散。黄某公司一名员工跳槽到另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将“免费投放秘籍”作为“投名状”告诉了新老板武某。

武某随即如法炮制,购买大量他人营业执照,批量注册新广告账户。短短两个月,其公司便操控上千个账户,用同样方法消耗A公司2000余万元广告费。

至此,两名被告人操控的冒名广告账户总计达7000余个,恶意骗取广告费总额超7000万元。

04 法律严惩:两项重罪并罚判刑超十年

案件移送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后,检察官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黄某公司控制的广告账户频繁被境外社交平台封禁。

进一步调查发现,黄某利用这些“免费”广告资源,大肆销售假冒“劳力士”手表。自2023年2月起,他联系上游假表供应商获取货源,安排专门物流渠道发货。

案发时,其已售出假表331块,订单金额46万余元,另有25块待售假表被查扣。

两个跨境电商老板利用系统漏洞“薅羊毛”被判刑!

2024年3月,普陀区检察院以黄某涉嫌合同诈骗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武某涉嫌合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除了两位主犯,黄某公司的员工韦某等9人也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七个月不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