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朝廷漏洞骗取优待?看看这个宋朝叫范伟的人就知道
从本质上来看,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其根源在于对资源分配和掌控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古代华夏为例,就曾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极端贫富分化现象。
1、范伟的敛财之道
北宋时期的税收制度颇为繁重,这给当时的富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军费开支为例,北宋为了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每年需要耗费巨额财政支出。再加上朝廷对士大夫阶层的优厚待遇,这些财政压力最终都转嫁到了民间富户身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精明的富户开始想方设法与朝廷进行利益博弈。
长安富商范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坐拥千顷良田,却对沉重的赋税深感不满。经过多方打探,他了解到朝廷有一项特殊政策:前监察御史、武功县令范祚的后代可以永久免除赋税和徭役。虽然范伟与这位范祚毫无血缘关系,但这个发现让他灵机一动——既然同姓范,何不冒认祖先以逃避赋税?
于是范伟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先是重金贿赂地方官员,成功获得了免税特权。凭借节省下来的巨额财富,他不断扩大商业版图,逐渐在地方上形成一股恶势力。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民愤,最终被人举报冒认祖先一事。面对朝廷的调查,范伟展现出了惊人的\"危机处理能力\"。
他先是派人连夜掘开祖母的棺木,将遗骸秘密迁葬至范祚的墓穴中,并对外宣称祖母乃范祚的继室。为增强说服力,他又花重金收买了当时的名士雷简夫,请其撰写墓志铭\"证明\"自己的身世。雷简夫作为与欧阳修、韩琦等朝廷重臣交好的名士,其言论在当时极具权威性。就这样,在物证和人证的双重加持下,范伟成功蒙混过关,继续逍遥法外。
2、恶霸的最终覆灭
凭借这套精心设计的骗局,范伟在长安地区作威作福长达半个世纪。他不仅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还通过金钱开路,在官场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当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却因畏惧其势力而敢怒不敢言。
展开全文
转机出现在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朝廷派遣的巡查使刘敞听闻范伟的恶行后,决心将其绳之以法。然而调查过程异常艰难——多数知情人因惧怕报复而不敢作证。经过不懈努力,刘敞终于找到几位勇敢的证人。
但范伟的反扑也十分凶猛。他多次翻供,导致案件一直上诉至御史台。经过反复核查,朝廷最终判处范伟死刑。这个横行半世纪的恶霸终于伏法,但令人深思的是,在当时的大宋王朝,像范伟这样钻政策空子、鱼肉乡里的豪强绝非个例。范伟的伏法固然大快人心,但那些依然逍遥法外的\"范伟们\",仍在继续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