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美国出生公民权,特朗普精准利用了第十四修正案解释漏洞
今天接着上一篇文章《惊天巨变!赴美生子梦碎?华人家庭的“美国梦”,正在被撕裂》继续聊聊美国出生公民权法案的事情。你是否注意到,特朗普有时候说话让人觉得不靠谱,但这次他签发了一项总统行政命令,目的在于限制非法移民和持有短期签证者在美国出生的子女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的权利。这项命令直接挑战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的条款,结果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诉讼和宪政危机。
你可能会觉得特朗普这么做只是头脑发热,签发了一项根本没深入研究过的行政命令,但我不太相信。毕竟,他是在挑战美国宪法权威已有150年的第十四修正案。当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宣誓就职时,没人预料到,他的“第一把火”竟然会直接扑向美国宪法的核心条款之一。那份名为“限制非法移民和短期签证持有人在美所生子女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的行政令,看似只是一纸公文,实则隐藏了一把刺向第十四修正案的利剑。
这项命令的核心逻辑简直是宪法中的一场“魔术”——通过重新定义“受美国司法管辖”这一概念,试图将特定群体排除在“出生公民权”的保护范围之外。
特朗普的“偷换概念”极为高明
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受其管辖”(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原文,历史上从1898年“美国诉黄阿福案”到现代法学界的普遍共识,都是将其解释为“身处美国领土即受管辖”。而特朗普团队却偷偷将这个概念改变为“政治效忠关系”。换句话说,只有当孩子的父母对美国拥有完全的政治忠诚时,孩子才算“受管辖”。这种逻辑无疑歪曲了宪法原意——第十四修正案当初通过是为了确保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包括前奴隶的后代)都能拥有公民权,而不是根据父母是否忠诚来决定是否享有国籍。
展开全文
文字游戏,特朗普真是行家!
有选择的“切割”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明确划定了哪些群体被排除在外:非法移民、F1签证学生、B2游客、H-1B工作签证持有者等。表面上看,这些分类似乎有理有据,但实则充满了政治算计——这些群体正是特朗普支持者长期批评的对象。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最高法院在2025年6月27日作出6:3裁决,限制了“全国禁令”的适用时,这意味着地方法院无法再一键全国暂停总统的行政命令,各州只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出反应。
因此,美国实际上被划分成了两个国籍体系:在加州、纽约等22个原告州出生的孩子依然可以自动获得美国国籍,而在28个保守州出生的孩子,可能就成了“国籍难民”,无法享有同样的待遇。
制造灰色的法律迷雾
即使行政命令并不能直接废除宪法条款,它依然能通过制造法律迷雾,给许多人带来困扰。举个例子:一位持有H-1B签证的华人工程师在得州的医院产房里,护士拿着行政命令复印件告诉她:“抱歉,您的孩子不能获得出生证明。”这种情况下,公民权不再是无条件的权利,而变成了一场昂贵的诉讼赌局。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压制,迫使很多家庭放弃赴美计划,或者支付高昂的费用,迁徙到一些被视为“庇护州”的地方。
当最高法院解除“全国禁令”限制后,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施空间。6:3的裁决,表面上看是程序性决定,但实际上却深刻改变了美国政治和司法体系中的权力格局——总统的激进政策实验获得了更大的容错空间,而联邦法院的制衡能力却被显著削弱。
权力的倾斜:法院的“紧急刹车”失效
原本能够阻止政策全国推行的“紧急刹车”机制失效后,红州便开始立即执行行政命令,造成了事实上的法律割据。最高法院中的保守派多数成员表现出对行政权力的默许,进一步加剧了政策的全国性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华人家庭面临的挑战不再只是单纯的政策调整,而是像一场关乎宪法生存的博弈。那些精心设计的自保策略,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更加悲凉的现实:公民权从原本的天赋权利,变成了需要精心计算和权衡的“奢侈品”。
生存策略背后的悖论
迁徙自由的悖论显而易见:选择在加州而不是德州分娩,并非出于对阳光的偏好,而是为了通过“用脚投票”来争取宪法庇护。这种对“安全州”的依赖,已经变成了不少家庭的生存策略。与此同时,文件也成为了护身符——I-94记录、签证页、医院证明等,成了决定孩子能否获得国籍的关键因素。律师费也成了“宪法税”,不是未雨绸缪,而是每个家庭在生育前必须面对的现实。
每当父母在地图上圈定“安全州”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延续美国先辈们的“用脚投票”传统。只是这一次,他们的选择不再是为了寻找机遇,而是为了逃避由政府制造的宪法裂痕。
绿卡的“合法”途径
虽然要获得美国绿卡有多种合法途径,但每条路都各有挑战。如果想节省开支,可以选择EB1A、NIW或EW3。如果追求速度,可以选择EB1A、EB1C或EB5。如果要稳妥通过,则可以选择EB1C、EB2/3技术类雇主担保或EW3。只是如果你希望在少花钱的情况下,同时保持速度和稳定性,那几乎是不现实的。
回望2025年,我们看到的是特朗普行政令中的宪法解构工程,它让美国的出生公民权摇摇欲坠。曾经,林肯通过内战鲜血铸就了第十四修正案的根基,而如今,特朗普通过这项命令所制造的法律“变革”,正在深刻挑战这个国家宪法的核心价值。
当“受美国司法管辖”这一概念可以被行政权随意解读时,出生公民权的坚固基石便开始松动。而最高法院对于“全国禁令”的裁决,实际上也拆除了最后一道防线。现在,世界正目睹着出生公民权的危机,也见证着三权分立机制的逐步瓦解。同一个美国领土上,不同州所赋予婴儿的权利已经不再是平等的,而是由出生地的经纬度坐标决定。特朗普的“偷天换日”究竟能否改变百年宪政原则,答案仍未揭晓。但毫无疑问,这场权力的博弈已经让公民权从一项神圣的权利,变成了一个需要计算风险、选择产房的“奢侈品”。宪法的荣光,已在行政令的阴影下黯淡了。
我是Andy,一位从事移民行业十年的博主,每天为大家分享行业干货!
评论